项目感言 /Program Comments/

1回复

1

前往项目

骆欣遥:低开高走的我们,体悟人间值得!

作者:骆欣遥 时间:2019

前言:整理完我们组其他人的报告以后,我决定撤销以前的那个版本,当时太赶时间


在回去的飞机上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觉得这次的活动很棒,到底是因为我拿奖了才这么认为,还是有什么其他的答案。如果仅仅是因为我们拿奖我才快乐,这个逻辑确实来得太古怪。现在我有了答案:是因为我们成为了一个“低开高走”的组。


第一个改变的瞬间,是在项目第二天下午导师Ivan教育我们的时候。在导师眼中,我们不太积极甚至有些被动。Ivan锐利的眼光扫过我们的面庞,那一刻,办室里的气氛沉重得让我压抑,同时也令我难过。前两天我们都干了什么?组员之间的磨合、对新环境的适应?可是这些理由都显得苍白无力,仿若那两天的光阴没有存在过。我在办公室偏后的位置端坐起来,心想,不管大家来参加BEP目的是什么,但有一个不会变:为自己的履历添彩。这个目的没有什么好遮掩的,大家都想拿个奖回去,离自己的梦校更近一步。可是作为一个高三的人,在经历申请之后的我深深明白,活动的头衔有永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收获了什么。当Ivan提出对于我们不满的时候,我也在自省,我来这里到底想要收获什么?导师在提出问题后整个办公室寂静无声,这个在两天内出现了很多次的场景,也绝对不是我想要的答案。在这个每平方月租20万的地方不动脑子地坐上一个星期,但凡懂数字的人都会说不值得。为此,我想改变自己的状态,想改变Y Direction组的状态,不论最后结果如何也要拿出最积极的一面。


在后面准备两个presentation 的过程中,Ivan和Reco帮了我们太多太多。如果没有他们carry我们组,估计最后的翻盘也是不用想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一点:其实基本的知识百度都会告诉我们,而我们要向导师学的,是做人的道理。我想说的第一点就是关于态度。自从我们开始提问,主动向两位导师汇报我们准备的进度,我能感受得到,他们的态度也在转变。如果我没有先做出我的态度,他们就不会在准备过程中教我们这么多,最后也不会有那么出彩的表现。1点钟回复我问题的信息,上台前特地提醒我们做好调整一定要稳......我知道,如果我们付出100%的态度,他们会给予200%的回应。


这次我有两个奖,Best Student和Best Team. 虽说是两个奖,但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组员在发表获奖感言时,都感谢我确保了整组每次都能守时到达。其实这反倒是比较容易做到的,比较难的是在短短的几天里,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陌生人要培养出默契去完成一个高难度的项目。为了提高大家的默契度,提高效率,我每次在分工、通知事宜时,都会用“凡指示,凡解释”的小技巧让大家迅速达成目标一致,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


当然,我也认识到还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们组不太勇于展示自我。记得在颁奖的环节。导师问“哪一组觉得自己可以获奖?”我们组举得那叫一个磨磨唧唧。事后Ivan和Reco都问我们,明明做得比别人好很多,为什么还没有勇气举手。这不是真正的谦虚,而是我还没有这样的勇气。很快在四年以后,我就会进入职场,如果在那个时候我还是这个没有勇气,也不会有人愿意来倾听我的想法了。这也是我对我们组的希望,作为学生,我们已经很乖了,但作为一个职场人,我们似乎太过内向。


DAY 06那一夜的行程原本计划夜游香港,但我们组改成了一起吃顿饭。气氛很和谐,完全不像第一天的时候那么僵硬。看着我周围的这群人,组员是随机分配的,导师是抽签选的。第一眼看怎么都不像是“顶配”的我们,经历的是“低开高走”,在这短短的七天里,完成自己的蜕变。士别七日刮目相看,第一天的我们一定拿不了这个奖,是在七天里我们每个人都在进步,最后才造就了这个champion。


离别的那一天早上,我们还有最后一个项目: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定向越野。两位男生帮忙拿包提供饮料、会粤语的凯研姐姐问路做出前行的计划,开高德地图导航,拍照......大家分工明确,共同前行,这本来是对我们体力上的考验,但通过这次定向越野,我更看到了一个崭新的Y Direction组。


我们还有很多学到的东西要说的话,可是不必都说出口,因为我希望下一次再见时我们已经用这些经历进化成了我们想成为的人。回来的路上,我看到有人在微信群里发“大过年的不在家里养肥,却来香港熬夜脱发伤身”。可是这样的折腾是有意义的,既然我们在最后一天分别之时,都亲手写下了自己的梦想,那这个项目能带给我们最好的帮助,就是帮助我们提升自己的能力,伸手触到梦想。


大年初五来香港走一遭,人间值得。




最后,再次感谢在这七天里互相帮助的同学、老师。

评论列表

  • jammy

    2019-04-20 10:32

    为超级负责人的小组长打call,也祝贺你被多伦多大学录取~~~